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呼吁:深挖传统技艺 莫让文化记忆消失

时间:2021-06-26 17:19: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潍坊6月26日电 题: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呼吁:深挖传统技艺 莫让文化记忆消失

作者 孙宏瑗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一种民间版画。清代乾嘉年间开始兴盛,流传至今,纯手工制作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依旧深受大众喜爱。

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呼吁:深挖传统技艺 莫让文化记忆消失图为杨乃东在制作杨家埠木版年画。孙宏瑗 摄

除了年画本身具备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等特点外,杨家埠木版年画经久不衰的原因还在于一代又一代人对其技艺的传承。杨家埠百年老字号“和兴永年画店”第十三代传人、杨家埠木版年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乃东便是其中之一。

杨乃东十二三岁时便跟随被称作“杨家埠年画第一人”的父亲杨明智学习木版年画制作技艺,四十多年来,他先后创作、刻制木版年画3000余块。如今,杨乃东的儿子也在学习这项技艺。老中青三代将这项技艺传承不绝。

朽稿画样、雕刻木版、手工印刷、烘货点胭……26日,记者在杨乃东的工作室看到,一张张年画在杨乃东的手中被赋予新的生命。他的工作室就在其家中,面积不大的空间里堆着印刷纸张,木版经常年浸润已转变本色,根据印刷需要改造的工作台也全是岁月累积的痕迹。也是在这间古朴的工作室中,杨家埠木版年画不断焕发新生机。

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呼吁:深挖传统技艺 莫让文化记忆消失图为杨乃东在制作杨家埠木版年画。孙宏瑗 摄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年画只在中国农历新年时张贴,广受欢迎的是灶王爷、门神等品类。”杨乃东说,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发生了改变。他曾到埃及、法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表演,进行文化交流。根据各国文化交流需求创作的年画,也深受当地民众欢迎。

除经常变换题材外,年画的呈现形式也在不断丰富。《二十四孝》《三国故事》《红楼梦》年画选集,孔子像挂画……杨乃东的年画作品不断推陈出新。“现在的年画不只贴在门上,也被当作收藏品、礼品,或者装裱起来挂在墙上。不管人们张贴在哪里,我都感到开心,向往美好的心愿都是一样的。”

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呼吁:深挖传统技艺 莫让文化记忆消失图为杨乃东在制作杨家埠木版年画。孙宏瑗 摄

“年画的创作题材来自于人们的期盼,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年画被创作出来。”杨乃东说,他儿媳杨静还制作了帆布包、抱枕、油纸伞、围裙等一系列年画衍生产品。去年为传达战胜疫情的决心,他们还创作了《不挑食,增免疫》《讲卫生,常打扫》等抗击疫情的年画作品。

“当下的年画与以前还有一点不同,老一辈人使用的是简单的纸张,现在我们使用的是宣纸,它不容易破碎,方便人们收藏并保留下这份记忆。”提起年画发展的前景,杨乃东满是担忧:“城市的孩子不了解农村的民俗,人们张贴年画的意识慢慢消失,年画会逐渐被人们淡忘。”

让杨乃东忧虑的还有当下机器制作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冲击。“机器制作的年画失去了它传统的意义。”据杨乃东介绍,机器制作年画印刷次数不够、使用颜料较少,有很多细节做不到位,整体感觉死板。“对年画没有深入研究过的人分辨不出两者的差别,容易误把机器制作的产品当成手工艺品。”

“作为传承人,我一直坚定地保留传统技艺,是为了将这项技艺传承、发展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技艺。”杨乃东说,他也深知手工年画制作费时费力,市场前景堪忧,后继乏人,但他仍会继续挖掘和呈现传统文化,发扬民间技艺,也希望更多人参与到这项传统技艺的传承之中。(完)

【编辑:李玉素】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